当前位置:焦点新闻
投资移民 购房移民 护照移民 技术移民 资讯服务 成功案例

吃榨菜喝二锅头,不生孩子不约会,消费寒冬来了

时间:2018-09-09

日本文化研究所的三浦展在《下流社会》这本书中抛出一个惊动整个日本乃至整个世界的概念。他说,随着两极分化倾向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形成一个极广泛的“下流社会”阶层。


当然,这个“下流”并非指社会底层,而是指中产阶级的居下游者。


这些人的下流并不是道德方面的下流或者是收入的低下,而是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的低下。也就是说,所谓的上流与下流,主要是由人生热情的高低来界定的。


在日本下流群体中,松松垮垮照样能够生活,努力工作的人却可能会被讥讽为傻瓜,因此,便有越来越多的人松松垮垮地生活着。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地价可以一年翻一倍,10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卖100万美金。


资产大量聚集,日本从全世界到处购入债券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日本女人们全世界疯狂抢购奢侈品,日本男人们大肆的增值自己的资产。导致了日本国内一直以来庞大的上流社会和中产阶级。


然而90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人们的资产大量缩水。


加之如今的年轻人,形成了日本一个新的社会力量,下流社会因此迅速扩张并且只会越来越庞大。


如今,下流社会中的很多年轻人,年薪不到自己年龄的10倍(比如20岁的年轻人,年薪应该是200万,折合14万人民币),都喜欢独处,喜欢自由职业,男的喜欢自顾自的窝在家里玩电脑,女的喜欢穿的标新立异,存款不到150万(折合人民币10万多一点),平时喜欢在家里看书看碟听音乐玩游戏,喜欢自由懒散的感觉,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信心,没有保障。


三浦展所描绘的“下流男”有着3P的特征,分别是: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手机(Pager)和掌上游戏机(Play Station);而“下流女”则喜欢唱唱跳跳。


按照这样的特征来比照,我们会发现,中国当下的情况与老三同志所说的下流社会的状况,有着太多的相似点。


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之后,中国经济告别了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增长。

尤其是2015年以来,实体经济大萧条,整体经济下行明显。


除了媒体一味自欺欺人的唱高调之外,几乎绝大部分行业和绝大多数居民都已经切身的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压力。


影响最大的不是富裕阶层,因为他们自有辗转腾挪的办法;也不是穷人阶层,因为他们压根就没办法;而是所谓的中产以及年轻人,房子车子票子老子孩子……


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尤其容易滋生上升无望的情绪。


社会上升通道越来越窄,相反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经济高速成长期出生的所谓中产阶层,眼下正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但由中流上升为上流的实属凤毛麟角,而由中流跌入下流的却大有人在。


这不但是十几年前日本的状况,同样是当下中国的状况:中产阶级正面临着崩盘的巨大危机,这一群体将会日渐消失,社会出现“上流”和“下流”两极分化的趋势。


同时,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地加入“下流社会”。


当然,年轻人的下流与中产阶层的下流原因还有所不同,现在25-30岁的一代人在少年时代物质生活过于丰富了,踏上社会后唯一感觉是失落,于是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和人生斗志。


大降速的“社消”


老百姓不敢花钱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为8.8%。两个月前,这个数字是8.5%,十五年来最低水平,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八点几的增速看似并不差,但是和往年一比就明白了:在往年,增速几乎全部在10%以上。增速没有达到预期,很可能意味着社会的消费能力正在严重萎缩,老百姓不敢花钱了。


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在下滑


另一个权威信息来源似乎也在印证这一点。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中国消费品市场走势疲软,粮油食品、服装、日用品等多种零售额增速跟去年同期相比,都在下降!


根据这个监测数据,7月份,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降低3.9%,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8.9个点。服装类、家用电器类零售额降幅扩大尤为明显。零售额实现同比正增长的企业仅仅只有14家。


再往前走两步,查阅一下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前几次的数据,可以发现,从今年3月份开始,消费品市场的多项指标增速就开始节节回落。这种下降的状态已经持续至少5个月了。


数天前,广州公布了有关经济数据。从数据中可以发现:今年上半年,广州消费总额达4488.94亿元。


但有趣的是,广州没有发布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情况。但手动查询一下即可发现:2017年,这个指标是4572.31亿元。也就是说今年比去年同期少了83亿。


俗语说“广东是天下的眼”。如果深入扒下去,细细分析北上广深这些一线的消费数据、物价水平,增速都不佳,似乎也都有些不稳。


民间有“广东是天下的眼”之说


歌舞升平之下,狼也许已经正在路上了。


卖不动的汽车


我们再看一个具体的消费指标:汽车。


2017年,中国卖了近2900万台汽车,销量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许多人以为只有北上广才会堵车,但实际上,在春节里,不亲身体会一下,你永远不知道农村能有多堵车。


拥堵的乡村


汽车早已经成为城市中产,甚至于农村婚嫁的标配。但今年的汽车销售情况不乐观。中汽协(CAAM)披露的数据显示,7月份,国内汽车消费市场非常疲软。7月,全国卖了158.95万台车,比6月下降15%,比去年7月少了近6%。


这是十年来最大的单月最大跌幅。另外,根据乘联会(CPCA)的数据,最近两个月中国的汽车销售同比、环比都在下降。刚刚过去的8月上旬,下滑的趋势不但没有扭转,反而更加剧烈:同比下滑高达17.9%!


汽车销售遭遇寒冬之说,并不为过。

负增长的汽车销量


为什么要特别提出汽车的销量?因为汽车是对信贷资金非常敏感的行业,可以视为经济运行情况的一个风向标。


在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cv危机的前夜,汽车销量也曾经大幅下跌,当年年初增速曾大跌20个点。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美国汽车市场总销量同比降幅达18%。


十多天前,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曾发了一条意味深长的微博:


七月份,国内售价十万元以内的汽车市场,基本上崩盘了。这反映了什么?

汽车之家CEO李想的微博


有网友在李想的微博后评论说了自己的经历:


本人从事二手车行业,今年二手车行业一下进入冰冻期,新车也好不到哪去,这个就要问了,消费出问题了,因为车子是改善型消费,不是刚需消费,好多钱都被楼市套着,没法升级消费,还有就是今年各行各业都不好赚钱问了好多身边其他行业的,也都说今年钱难赚,怕是整个国家的经济都出问题了,难了!


目前对汽车销量大幅下滑的官方解释是:因为下调进口汽车关税,导致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加重,出现延期消费现象。直白一点解释是:老百姓在等进口汽车降价。


希望真的如此,毕竟没有谁希望中国重蹈金融危机覆辙。


住千万豪宅,过月薪三千


老百姓不敢花钱的原因有很多。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房价太高了,掏空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这可能也是官方最不愿意承认的。


中国房价之高,泡沫之大,已成共识。但房价对消费的影响,仍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20年来中国居民杠杆率走势


房价高,对消费会有明显的“挤出”效应。根据国家的统计数据:中国居民杠杆率已经从2008年的不到18%飙升到2018年一季度的50%。


十年,翻两倍!老百姓为了买房子,借了更多的钱,背负了越来越重的债务。沉重的还贷压力之下,已经没有多余的钱消费了。一个诡异的现象出现了:住着千万豪宅,过着月薪三千的生活。


美国学者托马斯·J·斯坦利在研究美国富人群体时,提出过两个概念:收入报表型富人和资产负债表型富人。前者收入较高,开支也大,因此购买房产、豪车,但却因此而负债累累。而后者,则量入为出,拥有雄厚的可流动性资产,投资组合多元有弹性。


居高不下的楼市


用这个概念来理解今天的中国有房一族,则显然只是一种“收入报表型富人”。他的抗风险能力非常低,一个失业,一场大病,或者一个意外,就可以毁掉所有。


飙升的房价带来的房产增值,对于许多人只是一种财富幻觉。这样的富人,其实只是纸面上的富人,一场海市蜃楼。


更危险的是,二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几乎只涨不跌的现象,已经让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相信房地产只会涨不会跌。


但事实真的会这样吗?从今年的各项数据看,已经严重透支的购买力,30岁左右主流购房人口的下滑,已到极限的居民的信贷扩张,都将严重影响房价走势。


潮水退了,才知道谁是裸泳。已经有专家预测未来半年内,新房的销售额断崖下跌,就像今天的汽车等消费一样。有一部电影叫《大空头》,看后就会明白,危机之下,没有多少人能幸免于难。


一切都在等待验证,房价到底怎么样,也许只需要再等待半年。


穷人越穷,所以要降级


当然,上述数据只是硬币的另一面。前几天国家统计局的“答记者问”里,官方的判断依然是:消费升级态势仍在继续,旅游、电影票房、化妆品等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但也有各种数据显示,榨菜、二锅头、森马、海澜之家这些物美价廉的大众消费品,在所谓的城市中产阶级中消费越来越多。房租、医保、生育,都在大幅度涨价,钱不经花了,只能用在维持生活的刀刃上。


物美价廉的牛栏山二锅头


一边是消费降级,一边是消费升级,这两个大判断也许都并没有错,因为它们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将升级与降级合在一起后,最沉重的真相也许是:贫富差距依然在扩大。



在急剧升高的生活成本面前,80后、90后的中年人、年轻人进入了一个破罐子破摔的状态,克制欲望,减少消费,不婚,不生,不买房。所以,“佛系青年”、养生才会这样流行。


许多人至今不敢相信在日本这个发达国家:18至34岁的日本人,有39%的人还是处女,36%的人还是处男。在三四十岁的已婚人士中,一年只有数次,或者根本就没有性生活者,也高达4成。性的欲望都没有了,社会还会有多少活力?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曾将这种状态总结为:低欲望社会。其背后的根由就是日本宏观经济的长期萎靡,阶层固化,收入增长乏力,没有了消费能力,穷压抑了人的欲望,成为最大的障碍。


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用来分析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越接近1,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警戒线的数字是0.4。


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是多少?2017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基尼系数为0.4670。但世界银行的数据则显示,2016年中国人均财富基尼系数已高达0.789,已大大超过警戒线,明显高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经济转型较为成功的经济体。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走势


有专家判断,目前中国的财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1%人群集中。中国未来可能不是穷人和富人都是少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而是贫富差距大的“两头大中间小”的沙漏型。


中国会成为“沙漏型”社会吗?


富人越富,所以在升级,穷人越穷,所以要降级。吃2块钱一袋的涪陵榨菜,喝7块钱一瓶的二锅头,上9块9包邮的拼多多,是真的。坐拥豪华游艇,横扫奢侈品店,酒池肉林,也是真的。


十七年前,在华为还是勃勃上升的时候,任正非就居安思危,发表演讲《华为的冬天》,直面危机。在演讲之初,任正非当头棒喝: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这个问题的人太少,灾难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任正非


其实,在这里将“公司”换成“中国”,也是同样的道理。十七年过去了,任正非的这篇文章,今天依然没有过时。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回到本文最初,最想说的也许是:我们和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一样坚信“中国经济持续平稳的基本面不会发生变化”。毕竟中国有接近14亿人的大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可供腾挪的空间也大。


中国城市夜景


希望这些只是暂时的波动,因为正如《大空头》里的台词所说:如果我们是对的,人们会无家可归,大批人会失业,大家没了退休存款,养老钱都没了,失业率上升1%,死亡人数会增加4万人。——当然,这说的是美国。


但各种客观形势确实很严峻,许多事因为你懂得,所以无法说。目前的这些数据波动和迹象,是一叶障目,还是一叶知秋,是风寒中的小感冒,还是大危机的前兆,一切都在发生中。我们仍在观察。